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 节余多少钱 教学设计

教科书以“节余多少钱”这一情境为依托,相继呈现了两个问题,虽然都是加减混合运算,但第一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对简单些,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都有道理;而第二个问题则相对复杂,比较抽象,也难理解,因此突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。1、结合“节余多少钱”的生活情境,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,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进行计算。 2、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,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3、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,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,提高思维的灵活性。一激情引入。 亲爱的同学们,2009年,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,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。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。二.探究—合作—交流 1、引导学生观察图,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? 2、分析数学信息,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,在小组之间交流。 3、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,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

多余问题,公式:所有部分-余下的部分=属于的部分,多余问题:物体全部的长度-后部分的长度=前部分的长度,或者前部分长度+后部分长度=所有长度,由题意可知:是求这个木棒一共有多长?(1)方法一:后的长度为48,前部分为220,故220-48=172,方法二,前部分的长度为x,那么48+x=220,解得x=1722)方法一:所有长度-后部分的长度=前部分的长度=308-85=223方法二设前部分的长度x,那么x+85=308,x=223,第三题你自己做

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《节余多少钱》教学设计

教学目标1. 结合“节余多少钱“的生活情境,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,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计算。2. 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,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。3. 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,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,提高思维的灵活性。教学重点: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。教学难点: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。教学课时:1课时教学过程:一、激情引入。  亲爱的同学们,2009年,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,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。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。二、探究—合作—交流(1)引导学生观察图,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?(2)分析数学信息,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,在小组之间交流。(3)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,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。(引出问题“八月结余了多少钱?”)【意图:通过自主探究,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,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】(4)

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公开课教案

教科书以“节余多少钱”这一情境为依托,相继呈现了两个问题,虽然都是加减混合运算,但第一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对简单些,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都有道理;而第二个问题则相对复杂,比较抽象,也难理解,因此突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.1、结合“节余多少钱”的生活情境,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,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进行计算.2、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,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.3、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,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,提高思维的灵活性.一激情引入.亲爱的同学们,2009年,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,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.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.二.探究—合作—交流1、引导学生观察图,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?2、分析数学信息,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,在小组之间交流.3、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,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

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《节余多少钱》教案

首先写教学目标,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:知识、能力、情感态度价值观。 然后分析教材: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,可分详案和简案,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,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,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,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。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,也就是第一部分,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,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,效果比较差。